【Chief Economist's View】Investment Strategies under 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

负利率,已经成为德国、日本、瑞士、瑞典等经济体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,更有向其他经济体蔓延的趋势。目前全球交易的负收益率国债和公司债规模已超过17万亿美元,相当于全球GDP的约20%。标榜“负利率”的房贷也于今年首现于丹麦。负利率出现的范围之广、影响之大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所难以想象的。负利率时代已然渐行渐近。负利率背后的经济逻辑、运作机制和利弊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厘清,这有助于我们在负利率浪潮席卷而至的今天,理解货币政策的真实影响,制定新环境下的投资策略。

 

  • 负利率打破零下限约束共识。负利率直观上挑战传统金融借贷逻辑,理论界一度认为政策利率的下限不应小于零,但是“零下限约束”理论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,主要因为其核心假设是持有现金无成本。现实中,当政策利率适度低于零时,现金的需求不会趋于无穷大,经济也不一定会进入“流动性陷阱”。在这样的理解下,货币政策的“负利率”进入部分国家央行宏观政策的工具箱。从政策效果来看“负利率”刺激经济、提升通胀的效果十分有限。 

  

  • 负利率政策向银行信贷环节的传导。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“负利率”安排,在传导机制上大体与正利率相似。央行将存款便利利率(即“利率走廊”下限利率)作为负利率操作的主要工具。央行和银行间的负利率会进一步影响货币市场的其他利率,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率先反应,隔夜拆息通常会随即落入负区间,加上期限溢价后进一步压低中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,再加上风险溢价后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。但现实中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无法大范围地进入负区间。

  

  • 负利率政策对银行金融机构的盈利影响显著。负利率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两端会施加不对称的影响。在资产端银行金融机构面临负收益率的压力,而在负债端却难以对零售储户转嫁这种压力;造成银行利差收窄,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。从资本市场看,负利率对商业银行的估值形成压力。另一个可能的前景是,银行在负利率下不得不放缓借贷,并提升高风险借贷和高风险投资的比重,提升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。

  

  • 重新审视负利率下的投资策略。首先,负利率债券在一定的操作下也可获得正的投资收益。只要收益率曲线倾斜向上,即使是在债券收益率为负的情况下,依然可以通过更高频的管理操作获得收益。其二,除债券外,负利率环境也与股票和其他资产投资密切相关。“负国债利率”意味着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负,使得一部分活跃的投资资金更倾向于进入风险资产。负利率下市场宽信用,流动性上升,短期内利好权益类资产表现;但难以长久支撑股市。黄金价格获得支撑,保值和分散风险的特性得以凸显。负利率环境下个人投资者也会更加倾向于投资和消费在不动产上,推升房地产价格。

  

  • 负利率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深远。由于目前负利率现象主要出现在欧洲和日本,美国还没有进入负利率区间,而中国离负利率还有相当的距离,这种利率落差新格局就意味着资金跨境流动的深刻变化。对中国而言,在加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背景下,在追求收益率的驱动下,海外投资者会进一步加大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,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过去几年外资投资中国债市的背后动因,并且很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。
Click to read the report

Address: 45th & 46th Floor, Champion Tower, 3 Garden Road, Central, Hong Kong

Telephone: (852)3900 0888 Fax:(852)3761 8788

Copyright © 2019-2024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