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首席觀點】“負利率”政策下的投資策略

負利率,已經成爲德國、日本、瑞士、瑞典等經濟體貨幣政策操作的新常態,更有向其他經濟體蔓延的趨勢。目前全球交易的負收益率國債和公司債規模已超過17萬億美元,相當於全球GDP的約20%。標榜“負利率”的房貸也於今年首現於丹麥。負利率出現的範圍之廣、影響之大是2008年金融危機前所難以想像的。負利率時代已然漸行漸近。負利率背後的經濟邏輯、運作機制和利弊影響還需要進一步厘清,這有助於我們在負利率浪潮席捲而至的今天,理解貨幣政策的真實影響,制定新環境下的投資策略。

  

  • 負利率打破零下限約束共識。負利率直觀上挑戰傳統金融借貸邏輯,理論界一度認爲政策利率的下限不應小於零,但是“零下限約束”理論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,主要因爲其核心假設是持有現金無成本。現實中,當政策利率適度低於零時,現金的需求不會趨於無窮大,經濟也不一定會進入“流動性陷阱”。在這樣的理解下,貨幣政策的“負利率”進入部分國家央行宏觀政策的工具箱。從政策效果來看“負利率”刺激經濟、提升通脹的效果十分有限。

  

  • 負利率政策向銀行信貸環節的傳導。作爲宏觀貨幣政策的“負利率”安排,在傳導機制上大體與正利率相似。央行將存款便利利率(即“利率走廊”下限利率)作爲負利率操作的主要工具。央行和銀行間的負利率會進一步影響貨幣市場的其他利率,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率先反應,隔夜拆息通常會隨即落入負區間,加上期限溢價後進一步壓低中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,再加上風險溢價後影響商業銀行貸款利率。現實中商業銀行的存貸利率無法大範圍地進入負區間。

  

  • 負利率政策對銀行金融機構的盈利影響顯著。負利率對銀行的資産負債表兩端會施加不對稱的影響。在資産端銀行金融機構面臨負收益率的壓力,而在負債端却難以對零售儲戶轉嫁這種壓力;造成銀行利差收窄,從而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。從資本市場看,負利率對商業銀行的估值形成壓力。另一個可能的前景是,銀行在負利率下不得不放緩借貸,並提升高風險借貸和高風險投資的比重,提升了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。

  

  • 重新審視負利率下的投資策略。首先,負利率債券在一定的操作下也可獲得正的投資收益。只要收益率曲綫傾斜向上,即使是在債券收益率爲負的情况下,依然可以通過更高頻的管理操作獲得收益。其二,除債券外,負利率環境也與股票和其他資産投資密切相關。“負國債利率”意味著無風險資産收益率爲負,使得一部分活躍的投資資金更傾向於進入風險資産。負利率下市場寬信用,流動性上升,短期內利好權益類資産表現;但難以長久支撑股市。黃金價格獲得支撑,保值和分散風險的特性得以凸顯。負利率環境下個人投資者也會更加傾向於投資和消費在不動産上,推升房地産價格。

  

  • 負利率對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深遠。由於目前負利率現象主要出現在歐洲和日本,美國還沒有進入負利率區間,而中國離負利率還有相當的距離,這種利率落差新格局就意味著資金跨境流動的深刻變化。對中國而言,在加大金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,在追求收益率的驅動下,海外投資者會進一步加大中國債券市場的配置,這也可以很好地解釋過去幾年外資投資中國債市的背後動因,並且很可能是一個長期趨勢。
點擊閱讀原文

公司地址:香港中環花園道三號冠君大廈45-46樓

電話:(852) 3900-0888 傳真:(852) 3761-8788

招銀國際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9-2024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. All rights reserved.